智汇力量logo
客服二维码
客服微信
0752-2684567
客服热线
客服微信
客服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重大科技项目累计拉动企业研发投入7.5亿元 攻关技术 激发创新
2023-10-20 15:00

      模具制造、医疗器械、食品工艺、集成电路……在重大科技项目的催化下,莞邑大地的多个行业涌现出科创产业化成果。据统计,东莞市重大科技项目累计拉动企业研发投入7.5亿元,申请专利198件,制定技术标准35项,并有6个项目直接带来增资扩产效果。


  重大科技项目如何发挥机制,达到组织攻关行业技术瓶颈、活化企业创新能力的效果?透过分布于各行业的项目案例,读懂东莞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新战法。 


南方日报记者 唐卓


  1.攻关3D打印技术

  助力企业竞逐高增长市场

  提起3D打印,许多人认为它离日常生活很远,但随着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的火热,电影中的诸多细节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其中,一台名为“MOSS”的智能量子计算机模型便是使用3D打印技术制成的。


  “MOSS”的制造商东莞市科恒手板模型有限公司(下称“科恒手板”)是国内首批涉足3D打印领域的企业,2022年,科恒手板申报的“大尺寸多材料激光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装备与应用”项目获东莞市重点领域研发项目立项,该项目针对3D打印领域最具有市场增长潜力的金属3D打印开展技术攻关,将有效提升3D打印大尺寸金属件的质量和精度,从而提升金属3D打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传统制造领域,生产一件工业品往往需要开模、铸造、切割、组装等多个流程,随着工业产品的精细度、复杂度要求逐年提升,这种生产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高端精密模具的质量要求。更严重的是,传统模具制造高度依赖模具师的工艺水准,对于掌握技术发言权的模具手板师傅而言,每月几千元的工资并不足以留住他们,这就给企业的人力成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来袭,东莞模具工业饱受冲击,诸多因素将模具手板企业推到十字路口,要求它们做出转型。关键时刻,以东莞为首的珠三角3D打印企业,率先杀出一条血路,科恒手板就是其中“吃螃蟹的人”。


  科恒手板市场部项目经理文祁珍介绍,科恒手板于1998年成立,发展前期主要从事数控机床制造生产,2008年,在接触到3D打印技术后,公司购置了全国首台3D打印机,如今,这台机器依然保存在公司内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3D打印起步较晚,最早的一家3D打印公司诞生于1994年的北京,但当时的市场认可度很低,甚至无法做出可使用的功能零部件。但在人们看不见的角落,这项技术自我成长、悄然蜕变,到2008年,已经初具产业化潜力。


  相较于传统模具生产,3D打印有哪些优势?

  文祁珍介绍,3D打印可实现产品定制化生产而无需开模,效率大幅提升。并且3D打印可以实现传统工艺手段无法制造的设计,比如复杂轻量化结构、点阵结构设计、多零件融合一体化制造。


  3D打印的另一大特点是“增材制造思维”。在工业设计领域,产品经过拓扑优化算法可以迭代出更轻、更强的“最优解”部件,但是受传统机械加工工艺规则束缚,产品往往不能达到“最优解”。增材制造让设计师抛弃了传统制造手段的束缚,实现“最优解”。与此同时,增材制造思维能真正从产品的功能需求出发,颠覆传统设计思维的桎梏。


  “目前,3D打印已经为诸多工业领域贡献零部件,但这项技术依然有许多进步空间,金属3D打印是其中一个方向。”文祁珍说。


  根据市场研究未来(MRFR)的报告,金属3D打印市场预计将以2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金属3D打印制模将占全国模具15%—20%。同时,东莞模具产业占了全国1/5以上的市场规模,东莞制造业完善的产业链、娴熟的生产工艺,都为东莞在金属3D打印领域争先进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科恒手板获批的东莞市重点领域研发项目正是针对此种市场前景而开展的技术攻关。参与本次项目的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张丽娟表示,项目将实现铺粉式激光增材成形工艺方式在传统铸造、锻造、机加工的结构件上的精细复杂结构,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良好效果。


  仅就经济效益而言,在项目执行期内累计可增加公司销售收入6000万元,项目结题后期将继续扩大规模,销售收入预计5年内可增加2亿元以上。看长期效益,该项目还将成为东莞模具行业竞逐3D打印前沿技术和高增长市场的“排头兵”,带动模具行业转型升级。


  2.以项目为媒

  企业加强与高校及研究院所合作

  走进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铭普光磁”)展厅,智能生活的图景映入眼帘。陈列在展厅内的智能手表、露营装备、户外能源装置向人们展示着公司发展新图景——从生产通信变压器等磁性器件起家,铭普光磁已经将触角伸至消费终端领域。


  越来越广泛的产品矩阵对公司的研发提出了新挑战。铭普光磁总工程师杨建民表示,近年来,公司多渠道、多方式拓展研发实力,2022年,铭普光磁联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申报了东莞市重点领域研发项目“第三代半导体配套用高频电感磁性材料开发应用”。项目成果将广泛应用于手机快充、新能源汽车快充等领域,市场潜力较大,预计3年时间内产生3500万元的销售增额。


  为何铭普光磁要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作申报研发项目?如果将第三代半导体芯片比作一辆能突破300km/h的超级跑车,那么,能发挥它性能的材料便是一条修缮良好、笔直宽阔的高速公路。目前,用于高频电源电感的软磁材料饱和磁通密度低、磁导率低、高频损耗高,严重限制了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元件在高频高功率密度产品上的使用,可谓将超级跑车置于普通公路上,难以充分发挥优势。为了让磁性材料更好适配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从而达到减小产品体积、提高效率、减少能耗的目的,该项目应运而生。

  “这个项目对促进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应用范围和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这种新型软磁材料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适应第三代半导体发展的大潮流,从而使产品更集成、更小型、更受市场欢迎。目前,碳化硅器件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广泛应用了,相信这个项目也能赶上潮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类电源快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杨建民说。


  以项目为媒,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牵线搭桥,探讨更深入的合作。未来,铭普光磁将继续扩大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合作,联合共建磁性器件方向的工程研发中心。该中心将实现公司与材料实验室的设备、工厂、人员互通。同时,在项目实施期间,预计会为公司培养50多名的研发人员和产业工人,并产生相关的知识产权与专利著作。


  杨建民表示:“可以预想到,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建这一工程研发中心只是一个起点,如果这一模式被验证为行得通,未来,铭普光磁还将向其他高校、研究所推广这一模式,进一步加强和高校及研究院所的合作。”


  3.破解数据管理难题

  工业数字化打破“信息孤岛”

  随着数字化变革席卷而至,制造业正面临一场大变局。在东莞,这一变化显得深刻而明显。

  2022年,东莞累计推动超51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带动4.5万家企业上云用云,打造32家智能工厂(车间),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34%。人们惊喜地看到,无论是在莞的高新技术产业,或是传统制造业,工业数字化系统的使用率逐年攀升,带动东莞制造向更高能级发展。


  然而,这些工业信息系统的使用有喜有忧。“不可否认,现今工业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使用已越发普及,但收集到的数据来源广泛、格式异构、语义复杂。由于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阶段性和分布性的,会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存在,降低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利用率。”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下称“先知大数据”)董事长余旸表示。


  更重要的是,工业生产全过程中多源多模态工业数据的采集和管理问题属于行业普遍的痛难点问题。为了打破“信息孤岛”,先知大数据申报东莞市重大科技项目“工业生产中多源数据融合的全流程机理模型和决策模型的应用研究”,预计产生销售收入不低于2000万元,并提升东莞工业数字化水平。


  走进先知大数据的展厅,工业数字化赋能企业发展、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的案例令人眼花缭乱。不禁使人追问,为何工业数字化有如此大的魅力,让企业竞相追逐?


  余旸表示:“工业经过40余年的高速发展后,现阶段,大多数工业企业都处在转型阶段。转型的关键在于‘人的环节’,不是去掉人力,一切交给机器,相反,要提升工人的水平,将产业工人批量化地改造成技术工人。”


  现阶段,工业硬件的转型远走在软件转型之前,某种程度而言,这实现了“机器换人”,而余旸更想实现的是“机器助人”。本次先知大数据申报的东莞市重大科技项目正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在公司内部,项目组织起一支高素质高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预计产生不少于10项相关技术及工艺申请知识产权。在广阔的销售市场,项目将有效扩展公司的业务规模,同时为东莞市乃至大湾区输出贯通人、机、料、法、环全方位的生产数据并进行集成处理。


  4.从建平房到修楼房

  围绕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开展攻关 

  在集成电路行业,有源器件的集成已高度发达,以半导体芯片为例,最新工艺可以实现2纳米特征线宽的集成,物理尺寸接近极限。相较而言,无源器件的集成程度便滞后许多。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三叠纪(广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继华介绍,在电子产品里,无源器件面积占70%以上,电阻、电容、电感、滤波器、功分器等均属于无源器件。正因为无源器件的种类繁多,体积大功耗高,将之像芯片一样集成封装才显得尤为重要。


  2022年,广东气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气派科技”)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东莞成电数字经济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叠纪(广东)科技有限公司等申报了东莞市重大科技项目“薄膜无源集成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围绕无源器件集成封装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典型器件开展攻关。


  无源器件之间彼此分立,且占面积较多,成为了制约整机进一步向小型化、集成化发展的瓶颈。尽管行业内对这一问题有普遍共识,但着手解决的企业却较少,这是为何?


  “这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张继华表示,“无源器件的种类很多,需要的功能薄膜材料体系、制备所需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有的需要有氧、有的则无氧;有的要高温,有的则要低温。要将它们集成到一起,谈何容易?首先就要解决材料兼容生长方面的问题,要找到一种能让多种无源器件同时发挥效用的集成生长方法。”


  经过研究,张继华带领团队找到了部分解决方案:用等离子体提高活性,降低生长温度;用组合缓冲层阻挡扩散、诱导取向生长。除此之外,薄膜无源集成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还有许多创新之处,它在集成技术上也作出改进,将原本的平面集成技术改进成3D集成技术,“以前的平面集成就相当于建平房,现在3D集成类似于修楼房,后者的集成性要好很多。”张继华说。


  除了技术进步外,该重大科技项目还有力的支撑了企业的引才、留才事业。气派科技借助项目培养近100多名技术人员,其他参与项目的企业也获得不同程度的“人才红利”。三叠纪(广东)科技有限公司从去年到今年新增了30个工程师岗位,未来,这些人员都将投入项目研发和生产中,成为公司长远发展的人才储备。


  5.延伸荔枝产业链

  提升食品工业竞争力

  东莞是产荔大市,现存有15.97万亩荔枝林。经过40余年接“荔”长跑,时至今日,东莞本土产的“糯米糍”“桂味”“冰荔”已成为享誉全国的佳品,荔枝也成为东莞本土种植面积最大、品种特色最鲜明、区域优势最明显的一种农产品。


  尽管优势明显,但荔枝产业链较短的问题长期困扰果农。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果树研究室主任赖永超表示,东莞荔枝的加工率低,仅为10%,因此水果产业的综合效益不高,高品质及高附加值产品缺乏等问题制约了荔枝产业在东莞的发展,延伸产业链、发展精加工或是破局之道。


  2022年,东莞理工学院、营家健康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下称“营家健康”)等5家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东莞市重大科技项目,并获立项。该项目“基于健康功效的荔枝龙眼产品高值化加工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通过建立荔枝深加工应用示范产线,研发荔枝相关的健康食品,从而提升东莞食品行业精加工的竞争力。


  在东莞理工学院的帮助下,营家健康将搭建应用了荔枝果粉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生产营养代餐粉的标准化产业线,预计整体产值不低于1000万元,同时为企业培育2—4名科研类的技术人员。


  “项目完成后将带来两个改变:一是我们搭建的标准化产线具有普适性,可以应用于其他食品加工厂,从而提升东莞乃至大湾区营养食品加工业的技术储备;另外,我们和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究荔枝产品加工过程中多糖的结构及其生理活性,希望能够制造出抗氧化、改善糖脂代谢的新产品,更好地服务糖尿病病人等群体。”营家健康总经理罗英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