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力量logo
客服二维码
客服微信
0752-2684567
客服热线
客服微信
客服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关于印发《惠州市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4-05-07 17:09

各县(区)人民政府,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

        为全力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根据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广东省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和市有关方案的要求,经惠州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惠州市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5月6日

(联系人:江松颖,联系电话:0752-2808821)


惠州市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质增效工作方案


  为全力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根据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广东省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和市有关方案的要求,加快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持续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技术改造作为直接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水平的重要抓手,以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为主要目的,以制造业为重点,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本质安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2+1”现代产业集群,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电气机械和器材、专用设备、家具制造、建材等重点行业,坚持软硬件一体化更新,大力推动工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技术创新,坚持小技改不停步,支持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充分激发企业技改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2024年,推动超过1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改数字化转型;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二、主要任务

  围绕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等目标,聚焦“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等方向,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能增量、提质增品、降本增利、提效增值等四大重点行动,全力提升技改数字化转型的质量和效益。


  (一)实施扩能增量行动。

  1.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技改数字化转型。实施工业技术改造赋能提升工程,围绕省部署的技改重点任务细化落实具体行动。开展“技改数字化转型服务惠州行”活动,加强技改数字化政策的宣贯和企业服务。支持引导工业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装备改造提升现有产业链供应链,以广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大力引导制造业企业数字化 “链式转型” 和“链式改造”。到2027年,累计推动400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改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2.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大规模设备更新。聚焦“2+1”现代产业集群,重点推动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电气机械和器材、专用设备、家具制造、建材等行业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推动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电池、智能网联汽车等行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推动石化化工、电子信息等行业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升级一批试验检测设备;推动石化化工老旧装置改造升级。(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绿色化清洁化改造。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等。通过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带动园区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培育一批前瞻性、示范性、引领性国家级绿色工厂。推动重点行业和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促进共性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提升整体清洁生产水平。实施“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推动在惠港资企业开展清洁化改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壮大技术改造优质企业群体。开展省级“链主”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作,组织开展创新型企业评价、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和“小巨人”企业推荐工作;发动企业参加省组织开展的“大手拉小手”活动,加强我市行业协会联动,依托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新能源产业联盟、开源鸿蒙、工业互联网等产业联盟,举办中小型供需对接会,积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到2027年,力争“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2000家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5.强化企业技术改造服务与人才培养。办好惠州市民营企业家培训工程。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指导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引导平台基地加强技术改造服务支持。加强技改政策培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二)实施提质增品行动。

  6.推行细分行业提质升级整体解决方案试点。围绕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提出的重点行业,选取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电池、石油化工等细分行业进行试点,在摸清行业改造现状和痛点堵点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性选择提质升级具体路径,制定整体解决方案,探索细分行业通过改造实现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7.强化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围绕“2+1”产业集群培育特色企业质量品牌。系统推进惠州市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落实。组织好惠州市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扎实推进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价试点,支持企业以卓越质量为目标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组织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培训,推广宣传一批工业企业质量品牌成长优秀实战案例。加强我市国家级及省级质检中心等综合能力建设,推进“国家智能交通超高清视频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的申报和筹建工作。落实国家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领域发布的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相关标准,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结合我市成功入列2023年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的契机,加快我市家用电力器具制造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做好示范城市宣传,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消费品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定,培育一批优质品牌和领军企业。进一步深入推进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专项行动,支持食品、服装制鞋、家电、家具等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开展“智改数转网联”,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协同发展,推动行业降本增效、提质升级。鼓励智能家居制造企业参与制定智能家居标准,大力发展智能家居新产品,促进智能家居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9.推动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提质升级。制定实施《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加强广佛惠三地联动,在优化产品供给结构、突破核心技术卡点、提升制造能力、培育一流优质企业群、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等方面协同共治,推动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加快迈向世界级集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10.推动食品工业提质扩需。落实《惠州市促进食品工业提质升级专项行动方案》。支持我市有发展潜力的县(区)申报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高质量推进博罗县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试点建设。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吸引更多优质食品预制菜企业落户进驻,打造成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入湾出海”集散地和汇聚区。引导和支持食品企业充分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加快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升级改造,打造我市食品过硬质量品牌,让惠州成为“绿色食品”的标志性产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推动产品设计和开发创新应用。深入实施工业设计赋能行动,引导制造业企业建设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工业设计企业,支持惠城区创建工业设计特色园区,以工业设计促进产品推陈出新。积极发动惠州企业参与省级工业设计大赛赛事活动。指导推动惠州企业研制推广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争取更多技术装备产品入选《广东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三)实施降本增利行动。

  12.加强企业技改资金支持。加大对工业企业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落实落细《广东省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和《惠州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修订版)》,用好用实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联合银行宣传推广“政府贴息、银行让利、保险增信、租赁补贴、风险共担”的技改金融政策,指导企业做好技改金融政策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惠州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13.争取国家、省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有关政策,用好国家工业企业设备更新相关财税、金融政策。积极申报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支持更多惠州企业入选省级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库,争取国家和省技术改造相关资金支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14.积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强化企业服务,贯彻落实好《广东省降低制造业成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全力推动降低制造业税费、用电、物流、融资和社保等成本,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优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15.推动废旧资源循环利用。落实国家、省有关要求,推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积极争取省级绿色循环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市内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提标升级,积极申报国家规范条件企业。加快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升级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按照取(用)水定额国家标准,推进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改造工业冷却循环系统和废水处理回用等系统,更新一批冷却塔等设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提效增值行动。

  16.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指导广东省高端汽车电子制造创新中心加快建设。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培育建设;充分各类科技创新研发机构的引领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到2027年,培育超10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落实广东省技术改造“百企千项”示范行动,发布惠州市技术改造示范企业和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名单,梳理展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推进技术改造工作的经验做法,举行“百企千项”示范交流活动,加强同行业技改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引导行业企业主动对标行业先进、加快技改步伐,以典型示范带动提升全行业提效增值。(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image

18.推动智能制造深入发展。发动和引导我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和软件,以“机器换人、数据换脑”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智能仓储等场景融合应用。发动更多惠州企业参与广东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行动计划。支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广东分盟在惠州发挥作用,为我市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19.深化数字赋能整体增效。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建设广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快轻准”数字化转型产品库、开展免费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建设专业细分领域行业平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大对本地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支持力度,鼓励本地工业软件企业参与垂直行业“智改数转”工程建设。推进5G、千兆光网、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高性能智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启动5G 应用“扬帆之城”创建工作,加快5G规模化应用。持续推进“3+7”园区等产业载体5G网络深化覆盖,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力争2024年新增3000座以上5G基站,到2027年全市累计建成2.5万座以上5G基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image

20.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装备推广行动,在石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家电等行业推广应用节能、节水、环保等绿色装备。落实《广东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惠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以石化化工、水泥、钢铁行业能效水平提升为重点,鼓励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和能效对标,加快推动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推广应用先进节能降碳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严格落实能耗、排放、质量、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每月召开全市工业园区和重点工业项目月度推进会暨市制造业专项指挥部工作会议,研究设备更新和工业技术改造重点任务。各县(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资源要素,对照本方案研究制定细化举措、抓好推进落实,本方案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进行动态调整;要会同统计部门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统计纳统工作的宣传培训与指导服务,确保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应统尽统。


  (二)用好各级资金支持。制定惠州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县(区)要参照给予配套支持。指导各县(区)提前储备一批高质量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技术改造再贷款、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以及省产业基础再造、产业创新能力、企业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支持。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功能,提高使用效益,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加强政银企合作。用好技改金融政策,密切与银行、保险、融资租赁机构等合作,及时对接优质企业、工业技改项目等信息,引导推动金融机构聚焦企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数智转型、绿色低碳等需求,创新推出“技改支持贷”“技改助保贷”“设备购置贷”等技术改造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四)加强设备供给。围绕大规模设备更新领域,聚集电子电工机械设备、数控机床、模具制造、医疗装备、激光与增材制造等重点设备生产企业,摸清主要设备供给和需求情况,开展设备供需对接活动,并综合运用各类政策,支持引导设备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设备质量、为大规模设备更新提供充足优质的设备产品供给。


  (五)强化督促指导。每月通报各县(区)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和数字化转型情况,聚焦各县(区)工业技术改造实际,帮助分析问题、研判投资形势,解决实际问题。